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那些年,我和你看過的星空


如果《那些年》是人生中曾經歷或嚮往的青春,那麽《星空》會是人生中應當存在的幻想與創造力。

成長

《那些年》賣的是九把力的青春. 買走我們對中學生活的眷戀和小浪漫的嚮往;是那團熱血青春的火,是雨水也沒法抹走的記憶。而《星空》賣的是幾米那種小小而扣人心弦的城市小故事. 買走我們對現實生活的幻想與創造;是對星空中的依戀和祈昐,是拼圖的尋找與失去。

兩個故事同樣發生在台灣,卻沒有因為地區文化的差異而影響對我們對角色與故事的代入感。是國一也好,是中一也好;是高一也好,是中四也好;好像在記憶裡頭,課室裡總有一個較討好的女生,有個愛搗蛋卻又特別出眾的男生,有一段疑幻疑真的曖昧關係,有曾經固執與堅持的一次,有胡思亂想、發白日夢的日子,有天馬行空地把幻想與現實生活混淆一起的過程,有種害怕失去而不知怎樣面對的感覺,有班比較親近的同學,卻又總是告訴自己其實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

兩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原來無論你在世界哪一個國度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是自己還是角色

《那些年》中,飾演沈佳儀的陳妍希放榜後哭的一幕看到大家都心酸. 柯震東自身的傻勁也演活了那個深情的柯景騰.然而感覺沈澱過後,又覺得他們的角色並不是想像中的難演.那種甜甜的女生和那種欠揍的男生好像每齣青春劇都總會看到一兩個出色的表演,隨便想想就有《藍色大門》時的陳柏霖和桂綸美,或找個阮經天也好。

但在《星空》中,飾小美的徐嬌的確讓我挖目相看,驚嘆這個小女生擁有豐富的面部表情之餘,她把角色的內心世界 - 那種古靈精怪和大人永遠不懂那種小孩心裡的孤獨與寂寞演出來了,也不知道應說她演得出色,還是感謝小女孩的童心仍未遭受明星生活所荼毒。飾小傑的李暉閔又是一大驚喜,小男孩反映出一個沉重的小肩膀,在破屋裡哭的一幕淡淡然卻又打進心裡,選角者應記一功;網上部份觀眾都批評《那些年》的配角不夠突出,而或許剛好《星空》中人物數目較少,庾澄慶、劉若英、曾江及蔡淑臻也演得恰如其分,令到故事更加完整。最後不得不提,一向自己都偏愛桂綸美,她這種有氣質的女生,總能把成年了的小美這種角色演得出色。

聲音

《那些年》與《星空》均各有同名之主題曲,《那些年》由第六屆超級星光大道冠軍得主胡夏唱出,歌者聲音本來就充滿感情,加上填詞的正是九把刀本人,我們也許不知是電影襲歌曲昇華,還是歌曲把我們對電影的喜愛濃縮在六分鐘內。《星空》的由五月天唱出,我只能說一句,原來五月天的歌曲是能夠如此配合幾米的奇幻世界;兩曲同樣道出遺憾,兩個角度,沒有什麼能比較。

Stevie Wonder 與 Vincent Van Gogh

最後要比較的,是電影本身的名字。《那些年》全名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知是故意還是巧合,傳媒在報導時習慣只說《那些年》而棄掉背後那句「我們一起_,偏偏「那些年」這三個字正是吸引大眾去看這部電的主要原因-回憶。說起某個時間,想起某段回憶,是某年某月某日,是當時我們追過的女孩也好,是當年我們失去過的鐵甲人也好,「那。些。年」這三個字足以給大家無限的想像空間與投入感。英文片名《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又是另一個巧合,麥當勞這陣子的廣告用了 Stevie Wonder 的《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作背景音樂,當中歌詞裡正好有一句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兩者互相宣傳,亦帶出了整個故事裡某一個關鍵情節-你是我最喜愛的人。

未看到電腦海報,《星空》這名字已讓你直接聯想到梵高的同名名作。沒有特別接觸過藝術的人,都會看過這一幅畫作。那個藍藍黃黃的天空,配以那細膩的筆觸,總讓人充滿幻想。


或許摺紙與拼圖,相較放天燈與熱血追求更容易打動我心。所以還是那句話,硬要選硬要比較的話,我會選《星空》。

兩部電影同時帶出了對圓滿與遺憾的反思,只不過是角度不同,前者是高一,後者是國一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